有防腐和抗菌作用。
白朮有強壯、利尿、降血糖、抗血凝作用,並能保護肝臟,防止四氯化碳所致肝糖元減少的作用。
【文獻別錄】• 【性味歸經】 辛,微溫。
類別 歸經 相關項目. 【主治】• 【功效】 化濕,解暑,止嘔。
趁鮮切段用,或陰乾生用。
• 用於脾胃氣虛,運化無力,食少便溏,脘腹脹滿,肢軟神疲等證。
【現代藥理】 廣藿香含揮發油,油中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和刺蕊草醇。
【功效】 補氣健脾,燥濕利水,止汗,安胎。
若濕溫病初起,濕熱并重者,多與黃芩、滑石、茵陳等同用,如。
用於脾虛水停,而為痰飲,水腫,小便不利。
類別 歸經 相關項目. 藿香葉偏於發表,藿香梗偏於和中,鮮藿香解暑之力較強,夏季泡湯代茶,可作清暑飲料。
揮發油能促進胃液分泌,增強消化力,對胃腸有解痙作用。
《本草圖經》:「治脾胃吐逆,為最要之藥。
治暑月外感風寒,內傷生冷而致惡寒發熱,頭痛脘悶,嘔惡吐瀉者,配紫蘇、厚朴、半夏等,如。
若濕濁內阻,中氣不運所致脘腹痞悶,少食作嘔,神疲體倦等症,每與蒼朮、厚朴等同用,如。
生用或土炒、麩炒用,炒至黑褐色,稱為焦白朮。
用於脾虛氣弱,胎動不安。
白朮既可補氣健脾;又能燥濕利水,故用之甚宜。
的地上部分。
此外,尚有收斂止瀉、擴張微血管而略有發汗等作用。
本品為芳化濕濁要藥。
治痰飲,常配桂枝、茯苓等(如),以溫脾化飲;治水腫,常配茯苓、澤瀉等(如四苓散),以健脾利濕。
• 既能化濕,又可解表。
《本經》:「主風寒濕痹死肌,痙,疸,止汗,除熱,消食。